新型变形材料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走入科学家的视野,新材料的突破,往往引发划时代的产业革命,改变我们所处世界的属性。最近一大波科学家研究出了新型的变形材料...它们的出现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将引发何种的变革?
变形材料:能随时改变形状、大小、硬度
变型材料开始逐渐受到市场和投资人的关注,它既可以改变大小,体积和形状,还可以在折叠平放情况下承受一头大象的重量而完好无损,事后迅速恢复其形状和结构,这意味着它可以用来制造一种独特的材料,处于某个形状时容易变形,处于另一个形状时则坚硬无比。
这种变形显然不是分子层面的做结构材料的,而是先在一个片状材料上划好痕迹或者挖几个孔,然后就可以实现拉伸大形变。同时这种形变是可恢复的。现在的技术大多要求都是形变要尽量小,主要包括剪纸造成的材料大形变,以及折纸工艺(也就是著名的三浦折叠所引发的技术)。
其在建筑领域的突破不言而喻,举个例子,变形材料在地震受力到了一定值后只会慢慢地倒,而且达到屈服后还能继续承受等量或更多荷载,这是一种吸能能力的体现。也就是说地震震一下,变形结构短时间内就屈服弯曲了,但是还挺立着。又一次更强的震动来了,弯的更厉害了,依旧挺立。
而今哈佛、麻省理工大学在该技术上更进一步。
变形材料应用:平地起高楼?
最近哈佛工程应用科学学院设计出一款3-D薄壁结构,该材料由若干个单独的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包含6个开口的立方体,在气动传输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该结构是在“snapology”的折纸技术启发下研制的,snapology技术也被称为“模块化折纸”,其结构单位由64个单元立方体组成,研究团队将64个单元立方体相连,创造了一个新4x4x4的大立方体。这些立方体可以像折纸一般沿其边缘进行折叠从而发生形状的改变。研究小组已经证实立方体可以变换为多种不同的形状。
立方体中嵌有气动制动元件,人们可以对该元件进行编程,在不需要任何外部输入的情况下使立方体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
由于该立方体结构的改变不仅会引起形状的改变,还会引起刚性的改变,这就意味着利用类似的设计,人们可以制作出一种既可以非常柔软也可以非常坚硬的材料。
而且这种材料中可以嵌入任何一种类型的制动器,包括热,电介质,甚至是水。
负责设计的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结构系统在动态建筑领域非常具有吸引力,包括搭建便携式庇护所,自适应建筑以及可伸展的屋顶,便于拆卸和组装。伴随着变形过程,该材料硬度将发生改变,这样的建筑结构可以再次竖立起来。
“尽管目前这项技术还主要依赖于标准力学,在应用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包括对表面和结构的整合,制造的简易性,以及特有的扁平折叠性”Hoberman教授说。
这种材料还用于研制新类型可移动式屋顶,按照设计需要,将屋顶折叠起来或者改变墙壁外形。通过结合这些挤压立方体成为一个较大的3D组装结构,研究人员能够建造具有新奇属性的建筑材料。
变形材料应用:在风中驰骋
有独无偶,几天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Pedro Reis也发明了一种名叫“smorph”的变型材料,其旨在通过变型材料的不断自动微调来加快物体运动速度。
这种smorph材料共有三层,最中间是一个核,核外围是一层又厚又黏的混合聚合物,最外层使用了相对较硬的物质来。其原理与葡萄干制作过程相似,当核中的空气被抽出一定量时,中间层发生收缩,因此外壳受到空气压力发生形变。这种“变型”使得运动的smorph球周围产生微型涡流,形成保护膜,隔绝周围空气的影响,从而加快了速度。该材料未来可用于汽车或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制造。
宝马公司的“变形汽车”概念尝试
相比科学家的象牙塔技术,宝马公司已经将变型材料融入自己的概念车型之中。
日前,宝马公司在其百周年庆中展示了一款新型的概念汽车,名叫Vision Vehicle。其设计便采用了变形材料,它可以带来某种程度的变形能力,把车轮与车身融为一体。车轮转向过程中,无论处于何种位置,车身始终能像一层柔软的皮肤一样包裹住车轮。
Vision Vehicle的另一大特色功能在于Alive Geometry,约有800个可移动的三角设定在仪表板和侧面板等区域,通过三维运动与驾驶者进行沟通。并可通过挡风玻璃上的变型来增强司机视觉感官,以提醒道路上的潜在危险,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
根据宝马集团的展望,它将通过变型材料配合人工智能提供全新的出行体验。
当然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早在2008年,宝马公司便试图打造布料变形汽车,其希望通过无缝且光滑的纤维布料伸展,从而让司机随心所欲地改变汽车的形状。布料外壳覆盖在铝制框架上,通过电动与水压传动装置来控制框架的变动,来进一步改善行车体验。
不得不说宝马公司卖得一手好概念。
来源:DECODE解码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chemshow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